1、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制度:明确目标、确定范围、设定职责、制定具体措施。明确目标:明确制定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销售流向真实、合法,防止医疗器械流入非法渠道,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2、. 产品购销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购进和销售环节的管理,保证经营的合法性和医疗器械的合格性。1 产品验收、仓储、出库、复核制度:确保入库和出库医疗器械的质量,保证数量准确、质量完好,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3、其次,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当对医疗器械实行全程追溯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面,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使用者应当依法管理和使用医疗器械,规范医疗器械的存储、保管、使用和处置。
4、一)各科应在上一年12月底,编好下年度国产大型贵重仪器(单机一千元以上)申请计划。在填写申请计划时,应选好产地、厂家、型号,并尽量提供样本,由科主任签署意见后送交器械科。
1、国家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及时进行收集、分析、评价、控制。拦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应当对所生产游滚经营或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或者可疑不良事件,应当按照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简磨数部门的规定,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技术机构报告。
2、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医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制度。
3、七)医疗器械再评价,是指对已注册或者备案、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重新评价,并采取相应措施的过程。第五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建立国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系统,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
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9)查对制度。(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十医疗会诊管理制度。十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十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新技术准入制度。十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危急值报告制度。十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1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医疗事故,保障患者安全。1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依法、及时、公正处理医疗纠纷。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确保患者身份正确。1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确保医疗工作的连续性。1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报告,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转院转科制度;1特诊特治告知制度;1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二十七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重视专科协同发展,制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医疗核心制度十八项为: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临床用血管理制度。1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1分级护理制度。
1、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制度为: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机构、人员培训、采购控制、生产质量控制、储存和运输控制等。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包括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医疗器械的设计、生产、储存、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制度:明确目标、确定范围、设定职责、制定具体措施。明确目标:明确制定医疗器械销售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销售流向真实、合法,防止医疗器械流入非法渠道,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
3、其次,医疗器械经营者应当对医疗器械实行全程追溯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在医疗器械的使用方面,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使用者应当依法管理和使用医疗器械,规范医疗器械的存储、保管、使用和处置。
4、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生产活动,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生产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